異性之間關系再好,也不要如此聊天,容易『曖昧』。

在這個快餐時代,愛情往往發生得很快,也往往會結束的很快,大家對於愛情這件事好像沒什麼耐心,莫名其妙地出現,又莫名其妙地消失。

於朋友而言,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是可以比愛情存在的時間更久一些,但由於異性相吸的原理,所以,關於異性朋友之間的相處更需要把握分寸。

因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產生誤會,從而讓彼此變得尷尬,連做普通朋友都成為了奢侈。

在兩性關系中,異性之間,關系再好,也不要如此聊天。

不要頻繁地聊天

上世紀六十年代,心理學家查榮茨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參加實驗的人看了一些人的照片,這些照片出現的頻率是不一樣的,有的照片出現了十幾、二十幾次,而有的照片則隻出現了一兩次。

在看完之後,查榮茨讓那些看照片的人,去評價他們對照片的喜愛程度,結果發現,這些參加實驗的人看到某張照片的次數越多,那麼他們對這張照片的喜愛程度也就越高,這就表明了,志願者看的次數增加了喜歡的程度。

這就是心理學當中的多看效應,它指的是個體對於一個人或一個物品越熟悉就越喜歡,而這份喜歡來源於次數的增加。

異性之間如果是朋友,那麼就不需要頻繁地聊天,因為聊天的目的是用來穩固感情和升溫感情的,而普通朋友自然還沒有達到需要穩固感情的地步,所以,異性朋友之間頻繁的聊天就顯得沒有分寸了。

再者,若是彼此沒有任何談戀愛的打算,那麼就更應該注意聊天時候的分寸,以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不合時宜地聊天

01》、異性朋友之間,可以聊天,但是,由於異性更容易相吸,所以也就更容易產生不一樣的情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男女之間的聊天更應該注意分寸、注意場合、注意時間。

讀者記得前男友之前有一個所謂的發小,兩個人也算是青梅竹馬,讀者並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覺得男友有一個異性朋友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注意分寸就可以了。

但是,讀者清楚地記得,當時讀者和前任過生日,這時候,發小明明知道,卻給前任打電話,讓他送自己去醫院,但不過是小感冒,吃一點藥就能夠好,但她偏偏以這樣一種方式來破壞了自己的生日,而更過分的是前任也去了,絲毫不考慮自己的感受。

02》、我們不反感一個人在有了另一半之後還有異性朋友,畢竟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切斷了所有的異性朋友的聯系未免有些不妥。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異性朋友應該注意分寸,知道對方有了另一半之後,彼此就不能夠再像之前那樣肆無忌憚,想什麼時候聊天就怎麼聊天。

陳果在《好的孤獨》中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人與人,就像兩個王國,各自應當保持著寬闊、自然而舒適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間,要有一個中立地帶』

異性朋友也是如此,需要掌握分寸才不會因為過猶不及而讓無辜的人受傷害。

不要在需要傾訴的時候聊天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面的賀涵和羅子君一開始很不對付,羅子君覺得賀涵假清高,賀涵覺得了羅子君不可理喻,總之兩個人只要一見面就掐架。

後來,羅子君離婚了,銳氣也收斂了很多,由於她一直都是全職太太,和社會脫軌太久,猛然間還有些不適宜,所以,她遇到了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就會去找賀涵,久而久之,兩個人的情感有了些微妙的變化,從普通朋友變得曖昧起來,後來更是互生情愫。

在心理學當中,曖昧的本質是心理結構中的穩定感缺失,是一種可以不用獨自面對社會的作弊行為,它往往沒有清晰的開始,也沒有明確的結束。

異性朋友之間聊天可以,但需要注意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很多時候是通過麻煩來升溫的,而需要傾訴的時候找對方聊天,其實本身就是一種麻煩別人的方式,隻不過它是落實在情感上的,雖然看不見,但卻比物質上的付出更加難以磨滅。

如果,男女之間有意象發展成為情侶,那麼傾訴反倒可以讓彼此的情感變得更加熟絡起來,假如彼此沒有任何意思,那麼就需要注意,傾訴情感的時候可以找同性朋友,盡量不要找異性朋友,以免距離太近產生不必要的麻煩,使得兩個人最後連朋友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