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間,是否處於『曖昧階段』,其實很容易判斷。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男女越來越曖昧?

薛之謙的歌《曖昧》中似乎給了答案:『反正現在的感情都曖昧,你大可不必為難找般配,可能是現在的感情太昂貴,讓付出真心的人好狼狽』

很多男女之間產生了曖昧的感覺,但是並不會真正地將這段關系發展為情侶,在大多數人看來曖昧似乎要比認真的談一段感情來得容易一點。

同時又因為曖昧的不確定性,很多人又喜歡周旋於這種感覺當中,所以滋生了多角戀關系。

曖昧指的是男女之間態度含糊、不明朗的關系,是一種很特別的男女關系,存在於友情之間,又超友情之上。

如果以戀愛為目標的曖昧,我們會發現這段感情一定是美好的,男女之間也很享受當下這種曖昧的感覺。

然而快餐式的曖昧關系,亦或者是介入其他關系之間的非確定性的曖昧關系則就像是一個無底洞,其具有盲目和不道德性,讓很多人深陷其中。

男女之間是否處於『曖昧階段』,其實很容易判斷。

毫不避諱的語言

曾經有這麼一位女性讀者,她在老公的手機裡看到了他和其他異性之間的談話,雖然語言上沒有過於露骨,但是字裡行間過分的曖昧。

他們倆個人聊天的頻率是十分高的,幾乎每天他們兩個都會說話,雖然他們僅僅是同事關系,但是他們兩個人聊天的內容絕非限於工作。

起初這位讀者和老公對峙的時候,男方並不承認他和這個女人之間有什麼關系,並且還會指責老婆不尊重自己,不信任自己。

受到丈夫的指責,她開始有點心裡犯嘀咕,認為是不是自己過於敏感了,然而事情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簡單。

有一次,她趁著丈夫加班的功夫,偷偷去了他們公司,她恰好看見他和一名女性手牽手走出了公司,兩個人打了一輛車走了。

她哭著給丈夫打電話,他卻說自己在開會,於是馬上掛掉了電話。

慶幸的是這位女性讀者留了足夠的證據,他和丈夫及時離了婚,但是不幸的是她被這段感情傷害的遍體鱗傷。

男女之間處於曖昧階段的時候,他們在語言上是毫不避諱的,除了會用到一些比較親密的語氣詞之外,在談論的內容上也會更加的傾向於一些具有隱私性的東西。

除此之外,在曖昧階段的男女,他們大腦裡會分泌多巴胺激素。

兩個人總是會時不時地開一些玩笑或者有意無意地聊天,在這個過程中,雙方能夠得到一些心理上的滿足。

在那些毫不忌諱的言語,透露著他們之間的真實距離,也透露著他們之間的曖昧關系。

總有一些人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他會稱自己和某一位異性之間僅僅是朋友,或者說把他當哥們對待,然而這種言語上的跨度是區別於友情的。

親昵的肢體動作

心理學家佈洛提出了人的『親密距離的學說』,他認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心理距離,不同的心理距離之間也側面反應了兩個人之間的關系。

曾經馬未都教授在一檔節目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在一個旅行團中有一男一女,他們本是朋友關系。

第二天早晨,兩個人嬉笑打鬧,旁邊的一個年紀較大的女性朋友對他說:『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系肯定要比朋友親密』

之所以她會這麼說,是因為他們之間的肢體動作過於親密,這種相互打鬧對方的動作遠遠超過了朋友之間的分寸。

人的意識會情不自禁的反應到動作行為中,當兩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靠近的時候,那麼他們之間的身體距離也會相應的靠近。

在『親密距離學說』中指出,愛人和親人之間的身體距離往往是最親近的,因為當個體隨著情感的深入,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放下心理防備,所以身體上也就會渴望靠近。

一旦男人和女人之間產生了曖昧關系,那麼雙方首先會放下心理上的防備,同時在肢體上也可能靠近來滿足彼此之間的情感需求。

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愛情裡最好的感覺是曖昧,一旦關系確定,很多感覺都會消失不見』

曖昧的關系會讓很多人在其間流連忘返,但是好的愛情並非僅僅停留在曖昧期,而是多個階段的升華,這才是屬於愛情真正的意義。

男女之間是否處於『曖昧階段』,是很容易去判斷的,無論是作為當事人還是作為第三者,都應該清醒地看待這段曖昧關系,前者要迷途知返,後者要及時離開。

參考資料:《愛情心理學》、《自卑與超越》